找到相关内容413篇,用时2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战后台湾佛教史料的查找与运用

    朱斐在《觉生》发行到三十期(1952年12月)时,还是辞去主编一职,另创《菩提树》杂志。《觉生》在朱斐离开后历经多任主编,最后在1963年元月将《觉生》更名为《新觉生》。  《新觉生》所走的路线颇异...台北市佛教会的名义发行,何时停刊并不清楚,至少发行到第二十七卷(1973年)。  因此,如果要利用《台湾佛教》,东和禅寺当是首选。笔者在多年前曾往借阅,但该寺所藏仍属不全,缺一卷至第五卷,第六卷至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2880961.html
  • 朱子所理解的佛教思想──以心性意涵与修持工夫为讨论中心

    卷,台北市:新文丰出版社,1983年版。   (印)龙树着(姚秦)鸠摩罗什译,《中论》,《大正藏》三十册,台北市:新文丰出版社,1983年版。   (唐)宗密,《禅源诸诠集都序》,《大正藏》... 【中文关键词】朱子|佛学|心性|工夫|格物致知|敬   【英文关键词】Chu-Hsi ; Buddhism ; Neo-Confucianism   【中文摘要】第一章 绪  论   一节 ...

    黄莹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0482075.html
  • 佛教戒律学:十三章 戒行论

    祥见第四章第七节四项。   (8)《太虚集》386页,三十、三十一条。   (9)据香港《东方日报》1998年4月22日第三版所载统计表,自1996年10月到1998年4月止,台湾地区共发生了“...  佛教戒律学:十三章 戒行论   作者:劳政武   “戒行”就是戒律的实践问题。道宣《行事钞》释:   “戒行者,既受得此戒,秉之在心,必须广修方便,检察身口威仪之行,克志专崇,高慕前圣,...

    劳政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254882147.html
  • 《高僧传》的史学意义

    可窥见其残存之貌。   5、本传专收录德高的僧侣,故不名为“名僧传”,而名为“高僧传”。   本书今收录于《高丽藏》三十二册、《碛砂藏》三十册、《龙藏》一一一册、《卍正藏》五十六册、《大正...上网查阅。   以上所说,无论个人兴趣还是社会现实代的需求,选择《高僧传》都是有其意义的。   二、佛教史学的整体介绍   (主要参考严耀中的《试论佛教史学》(原刊《史学理论研究》2002年3期...

    路则权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7190387370.html
  • 荷泽显宗记溯源

    之,若不识法意,自错犹可,更劝他人,自迷不见,又谤佛经,所以立无念为宗。”   无念为宗,无作为本,真空为体,妙有为用。   佛性乃绝对者,不受熏染,不起妄念,如《华严经》三十卷云:“佛性恒守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6550288601.html
  • 月溪法师讲四乘法门

    空空洞洞的,是“无始无明”。   大乘用功详细   再说最要紧的,要明白:“佛性恒守本性,无有改变,守其本性,始终不改。”出《华严经》三十卷。“佛性清净、无染、无乱、无碍、无厌、不受薰染。”出《...作手势掩沩口,沩叹曰:“子真得其髓。”   ○福州灵云志勤禅师,本州长溪人也。初在沩山,因见桃花悟道,有偈曰:“三十年来寻剑客,几回落叶又抽枝,自从一见桃花后,直至如今更不疑。”沩览偈,诘其所悟,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089254.html
  • 〈四教颂〉试解

    减缘亦减行)第七周。   第二十九周   一、以能观的苦空无我三行相,观欲界苦谛。减去(无常行相)。   三十周   一、以苦空二行,观欲界苦谛。减去(无我行相、无常行相)。   至此到...位,见道之后即是圣位。哪七贤呢?一五停心位、二别相念位、三总相念位、四暖位、五顶位、六忍位、七世一位。是小乘见道以前七种修行位次。欲证须陀洹,须要经过这七个位阶修习。七个位阶,还分内凡与外凡两个位阶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43589825.html
  • 发大誓愿第六 (5)

    所以,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名号,形象完全平等,就是让你在那个世界,一天到晚、一年到头,一念都不生。下四句是三十‘乐如漏尽愿’。   “永离热恼,心得清凉”。前句是离苦,后句是得乐。怎样才能离烦恼?热恼...  我作佛时。国中无不善名。所有众生。生我国者。皆同一心。住于定聚。永离热恼。心得清凉。所受快乐。犹如漏尽比丘。若起想念。贪计身者。不取正觉。   这一段里共有四愿,从第二十八到三十一愿。第二十八...

    净空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6355690123.html
  • 李炳南居士思想研究

    大藏经》,三十册。   19.《大乘起信论》,马鸣菩萨造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三十二册。   20.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愿生偈注》,北魏 昙鸾注,《大正新修大藏经》,四十册。   21.《...,介绍净土宗名称的由来、净土种类的划分、净土宗之教判、净土宗经典内容概述等。第二节对西方净土的描述,包括:地上庄严、水际庄严、空中庄严、衣食住行四事自在、西方净土乃唯识所变等描述与介绍。三节开示净土...

    罗元庸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23104490700.html
  • 敦煌石室记

    三十窟。盛。唐,五代。三十一窟。五代,宋○。三十二窟。盛唐,晚唐,西夏。三十三窟。盛唐。第三十四窟。盛唐,晚唐。第三十五窟。盛唐。三十六窟。晚唐。(经变及中佛菩萨等面上俱用云母粉)三十七窟。...闻知。敦煌石室之名。始大噪于人间。盖自逊清光绪年间。有湖北人王元箓。初在肃州巡防军为卒。后退伍为道士。来至敦煌。穷无所归。投宿于一百四十三窟。敦煌寺院。俱为红教。侩人称喇嘛。诵番经。独王元箓诵道经。作...

    谢稚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10/09020091521.html